×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經筋療法(第三版)】+【經絡穴位分部分層詳解圖譜(第二版)】
【經筋療法(第三版)】+【經絡穴位分部分層詳解圖譜(第二版)】
【經筋療法(第三版)】+【經絡穴位分部分層詳解圖譜(第二版)】
【經筋療法(第三版)】+【經絡穴位分部分層詳解圖譜(第二版)】

【經筋療法(第三版)】+【經絡穴位分部分層詳解圖譜(第二版)】

NT$1600
已售:24

《黃帝內經》中,《靈樞•經脈》的“經絡學說”與《靈樞•經筋》的“經筋學說”,是中醫學的兩大淵源學說,歷來被視為中醫的核心思想、基因組、孵化器與催化劑。


東方書院前.png

1.jpg

【經筋療法(第三版)】

內容簡介

壯醫經筋療法是由著名壯醫黃敬偉教授發掘中醫經筋學理論,結合壯族民間傳統經筋醫術而創立,適用於百餘種臨床常見病症的治療,其中數十種難治病症的療效優於藥物治療及其他療法,尤其對痺證、神經衰弱、慢性疲勞綜合徵、兒童智力障礙等具有特殊療效。該診療方法安全實用、操作簡單、療效顯著,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

壯醫經筋療法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壯族經筋醫技醫術為主體,以《內經》“經筋學說”作為思維導向,具有民族醫技醫術與古代中醫經典理論優勢滲融互補的新特色,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形勢需求下,展現出來的新型中醫學。

本書為第三版,由經筋療法學術傳承人黃藝完成,書中新增臨床病案,文圖結合,具有很強的實用指導性。

作者簡介

黃敬偉

教授,1932年生,廣西憑祥市人。 1956年2月於廣西南寧衛校畢業後留校任教;1958年9月考入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系深造6年,畢業後即開始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和教學工作;1997~2010年受聘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客座教授;2000~2010年受聘為北京藏醫院教授。

黃 藝

黃敬偉之子,經筋療法學術傳承人,2009年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民族醫藥發展關鍵技術示範研究”的子課題“黃敬偉壯醫藥醫技醫術的搶救性傳承研究”工作,課題於2011年8月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2011年受聘為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世針培訓學校客座教授。

目錄

上篇 經筋療法史源

第一章 經筋療法史源與目前狀況概述/ 3

第一節 壯族歷史和人口情況/ 3

第二節 壯族地區藥材和民間防治疾病簡介/ 3

第三節 壯族醫學同中醫融合互補簡介/ 4

第四節 壯醫藥學的基礎理論簡介/ 6

第五節 壯族傳統經筋醫術簡介/ 17

第六節 經筋療法的發展和未來/ 18

第二章 中國古代經筋療法概論/ 23

第一節 中國古代醫學情況/ 23

第二節 中醫學的兩大淵源學說/ 24

第三節 中醫人體學概論/ 25

第四節 古代人體十二經筋圖線產生機制/ 26

第五節 經筋圖線與經絡圖線的關係實質/ 31

第六節 “經筋學說”與“經絡學說”的有機結合對中醫發展的推動/ 33

第七節 中醫傳統醫學與壯醫經筋療法內涵及史源簡述/ 34

中篇 經筋療法理論

第三章 壯醫經筋療法人體結構學模式詮釋/ 39

第一節 人體生成來源與組織分化/ 39

第二節 人體筋肉系統結構特點/ 40

第三節 人體組織滲融結構特點/ 57

第四節 人體動態活動結構模式/ 67

第四章 經筋病症臨床表現及檢查方法/ 74

第一節 經筋病症的臨床表現/ 74

第二節 反應性經筋病症臨床表現/ 78

第三節 經筋“筋結”病灶所致人體畸形病症特點/ 83

第四節 經筋病症X 線及CT 影像特點/ 90

第五節 筋性因素所致人體器官及機體功能障礙特點/ 94

第六節 經筋“筋結”病灶檢查的基本內涵/ 94

第七節 經筋“筋結”病灶檢查方法/ 95

第八節 經筋局部“筋結”病灶的檢查及各病灶分佈圖/ 105

第五章 經筋“筋結”病灶的“固灶行針”施治方法/ 120

第一節 固灶行針的要領及注意事項/ 120

第二節 經筋病灶“灶中灶”及“固灶行針”法/ 121

第六章 經筋辨證論治/ 128

第一節 經筋“盡筋”頭經筋辨證/ 128

第二節 經筋“筋結”病灶發生機制經筋辨證/ 130

第三節 人體十二經筋的作用力特點/ 131

第四節 古代經筋學特點/ 131

第五節 人體節段經筋辨證/ 132

第六節 修身的經筋辨證/ 143

下篇 經筋療法驗案

第七章 經筋療法臨床病案/ 149

第一節 偏頭痛/ 149

第二節 (筋性)眩暈症 / 158

第三節 面神經麻痺/ 167

第四節 眼周圍神經麻痺症/ 174

第五節 神經衰弱症/ 186

第六節 中風後遺症/ 199

第七節 筋性類冠心病/ 214

第八節 冷症/ 223

第九節 慢性疲勞綜合徵/ 233

第十節 不明原因性下肢軟癱/ 247

第十一節 闌尾炎/ 259

第十二節 智力障礙兒童/ 267

後 記/ 289

書摘插畫

-------------------------------------------------------------------------------------

详情-01.jpg详情-03.jpg


【經絡穴位分部分層詳解圖譜(第二版)】

內容提要

王曉明著的《經絡穴位分部分層詳解圖譜(第2版 )(精)》圖文並茂,縱橫交錯,是本書的亮點,為市 場同類書所**。縱軸按經脈介紹了經絡穴位的取穴 方法,橫軸“掃描”不同身體部位的腧穴與局部體表 解剖的關係,以及腧穴之間的關聯。從局部體表解剖 的視角,用彩色線繪圖解手法,形像明快地理解腧穴 與肌肉、血管及神經的關聯性。

目錄

第1章 腧穴基礎理論

腧穴

腧穴的定義、分類和起源

腧穴名稱的由來和命名

腧穴與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的關係

腧穴的分類和經脈的氣血流注

經絡的分類

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方向和交接

腧穴定位的體表解剖標誌

頭部

上肢

下肢

人體的標準解剖學姿勢和方向

腧穴定位的人體體表分區

頭頸部

軀幹部

軀幹部和上肢

下肢

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定位法)

前面骨度分寸法

後面和頭部外側面骨度分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指寸定位法)

第2章 十四經脈腧穴

任脈和督脈

任脈(CV)

任脈循行(24穴)

任脈腧穴定位和取穴技巧

任脈腧穴主治

……

第3章 腧穴與局部解剖

第4章 特定穴

第5章 奇穴

第6章 耳穴和頭針

附錄

後記——寸草生暉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經筋療法(第三版)】+【經絡穴位分部分層詳解圖譜(第二版)】
NT$160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